浦江創新論壇
1 場主論壇 1場展覽 N場專題論壇 X場配套活動
打造融媒體聚合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全域傳播
公司作為秘書處成員之一,自2010年服務至今,連續13年為論壇提供全流程、定制化服務
整體方案策劃 智庫建設服務 議程話題建議 嘉賓邀請接待 品牌宣傳策略
國際渠道拓展 市場推廣合作 智慧辦會系統 物料設計制作 會務保障執行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浦江創新論壇,創設于2008年,論壇主席為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先生。論壇旨在以創新為主題,堅持國際視野、國家需求,著力搭建創新發展交流平臺、先進理念傳播平臺、學界思想爭鋒平臺、官產學研互動平臺、最新政策發布平臺和國際科技合作平臺,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論壇始終圍繞創新主題,緊扣時代脈搏,攜手全球創新力量,聚焦創新驅動戰略,關注創新體系建設,洞悉產業變革風云,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論壇已成功舉辦十四屆,共吸引了全球超過1600位政界高層、學界泰斗和商界精英匯聚浦江,聚焦創新合作、創新活力、創新趨勢,圍繞企業、產業、創業者、區域、政策、金融、文化和未來科學等方面的焦點、熱點,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深入研討國際創新趨勢、展望發展前景,形成了一批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創新具有突出價值的深刻見解,產生了重要的社會影響力。
開放合作。為進一步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發展科技伙伴關系,拓展創新網絡,論壇于2012年首創主賓國機制,設立主賓國論壇,分享創新經驗,開展創新合作,有效促進了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積極服務科技外交。 過去幾年,德國、芬蘭、俄羅斯、以色列、英國、丹麥王國、葡萄牙、新加坡、塞爾維亞、阿聯酋等國分別以主賓國身份亮相論壇,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以及歷屆主賓國國家領導人(2014年為俄羅斯總統普京,2015年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016年為英國首相特雷莎•梅,2017年為丹麥王國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2018年為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 科斯塔,2019年為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2020年為塞爾維亞總理阿娜•布爾納比奇)分別先后為論壇發來賀信或作(視頻)致辭,引起全球廣泛關注,為不同國家、不同機構的創新合作搭建橋梁。2021年,國際組織代表比爾·蓋茨在全體大會上作視頻主旨報告,唱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旋律。
協同發展。為進一步促進區域協同創新發展,論壇于2012年首創主賓?。ㄊ校C制。北京市(2012、2017)、四川?。?013)、黑龍江?。?014)、江蘇?。?015)、浙江?。?016)、安徽?。?017)、廣東?。?018)、河北?。?019)、陜西?。?020)、重慶市(2021)先后擔任論壇主賓省,重點依托區域(城市)論壇、政策論壇等專題論壇以及主賓省延伸活動,開展各類交流互動、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打造新的增長極。
互聯互通。為促進論壇多邊合作的平臺作用,2016年論壇首次增設 “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來自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府官員、科技智庫代表出席會議,研討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沿線重點國家科技創新合作理論、實踐與政策經驗,面對共同問題與挑戰提出合作解決途徑和辦法,共商深化“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的具體舉措,也為未來“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帶來新的啟示。
展示對接。作為連接科技創新供需雙方的創新橋梁,論壇于2020年首次增設“全球技術轉移大會(INNO-MATCH EXPO)”,以“創新需求”為導向,突出“以需帶供,創新服務”概念,搭建科技成果供需資源匯聚平臺,發掘合作潛力、創造合作價值。
創新在這里傳播,科技在這里升溫。隨著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論壇同時吸引了海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除了與新華網、科技日報、上海廣播電視臺(SMG)、第一財經、《自然》、《科學》、上海日報、學習強國上海平臺、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新浪等結成戰略聯盟外,中央電視臺、澎湃新聞、BBC、鳳凰網,環球時報、財新傳媒、中新社等境內外主流媒體和專業媒體對論壇進行了實時報道和深度解讀。2021論壇期間,共有超過80家中央、上海及境外駐華媒體200多位記者參會報道,全網有關“2021浦江創新論壇”報道總量超12萬篇,信息總量超400萬條,點擊量、觸達量累計破14億。其中,新媒體平臺話題點擊量、觸達量累計破11億,多次沖上熱搜榜前三,引發眾議眾論;央視新聞、第一財經、上海日報、科技日報、新浪財經、澎湃新聞、嗶哩嗶哩等超35家媒體和視頻平臺對論壇進行了超200家次直播推流,打造線上思想盛宴,據不完全統計,直播觀看量超過1億。
立足新時代、新起點,論壇將緊緊圍繞世界科技強國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科技創新領域中,聚焦重點、把握特點、引導熱點、突出亮點,致力于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領域的重要信號釋放地、重要話題引領地、重要論述策源地,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在推動世界和中國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全球創新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